
雨歇风起黄叶落,夜来听闻秋虫声。旧时石库门弄堂里斗蟋蟀是上海小囡的特色游戏。捉蟋蟀,养蟋蟀,斗蟋蟀,曾伴随了无数人的成长历程,成为几代人温暖的回忆。为了弘扬江南文化,唤醒弄堂记忆,8月末,上海图书馆上图书店·艺术文创(地铁店)将举办徐本健蟋蟀画、唐裕龙旧藏蟋蟀盆展,邀请市民一起来回忆童年、聆听“秋·声”......

本次展览汇聚了徐本健先生的蟋蟀画、蟋蟀扇面、蟋蟀画刻紫砂壶,及其独创的印泥画、指甲油画、揉纸画、写真博古画等50余件作品,同时,还将展出徐先生精心设计的蟋蟀画T-shirt等文创衍生品。这些具有浓厚江南特色的藏品皆可观、可展、可销,目的就是让“财吉徐”的蟋蟀画走进寻常百姓家,让艺术点亮百姓生活。同时,本次展览还将展出唐裕龙先生的蟋蟀盆博物馆里所收藏的明、清、民国、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各式澄泥蟋蟀盆、蟋蟀罐等藏品。每只澄泥蟋蟀盆都有民间匠人工艺制造的记载,将古人今人玩蟋蟀的历史串成了一条明晰的线。史料记载,南宋开始有了制蟋蟀盆的工艺,也有人说唐代天宝年间就已有了蟋蟀盆,年代久远,名家制作的蟋蟀盆也越来越少见了。这次展览就是为了让大家一睹老上海人玩蟋蟀盆的风采!

海上著名蟋蟀画家,中国广告之父徐百益(1911-1998)先生之子。徐先生作品的个性,来源于他以中国文人视角,对蟋蟀文化的深入理解,因此,凭借这些对中国蟋蟀文化深入的思考和探寻,他的作品向观者展现了蟋蟀画与众不同的一面:简洁、素雅、注重细节、博采众长、聚焦文化符号的象征性等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作品的关键词,并以高度形式和功能化的视觉艺术语言,向观众传达着中国蟋蟀文化的精髓。
|